在县城事业单位工作了二十年,从初出茅庐的小科员熬成如今的大科员,工资从最初的几百块涨到现在的一千多,这一路走来,酸甜苦辣,冷暖自知。 刚进单位那会儿,我还是个愣头青,什么都不懂,每天跟在老同志后面跑腿打杂。那时候的工资低得可怜,勉强够吃饭,连买件像样的衣服都得精打细算。但年轻嘛,总觉得未来有无限可能,只要肯干,总有出头之日。于是,我每天早早到单位,扫地、倒水、整理文件,什么活儿都抢着干,就为了让领导多看我一眼。 几年后,终于熬过了试用期,工资涨了一点,但依然捉襟见肘。那时候,单位里的晋升机会少得可怜,一个萝卜一个坑,老同志不退,年轻人就永远上不去。我眼睁睁看着比我早来几年的同事,十几年如一日地坐在同一个位置上,拿着差不多的工资,心里不免有些发慌。但又能怎么办呢?辞职?没那个胆量;跳槽?小县城的事业单位,哪有什么更好的选择?只能硬着头皮继续熬。 慢慢地,我开始摸清了一些门道。单位里的升职加薪,光靠埋头苦干是不够的,还得会“来事儿”。比如,逢年过节去领导家坐坐,平时多和同事搞好关系,关键时刻才有人愿意拉你一把。我也不是那种特别会钻营的人,但为了生活,不得不学着适应这套规则。渐渐地,领导开始给我安排一些稍微重要的工作,我也抓住机会,尽量把事情做得漂亮些。 又过了几年,单位终于有了空缺,我靠着资历和平时积累的人脉,终于从普通科员升到了副科级。工资涨了几百块,虽然不算多,但总算看到了希望。那时候,我已经三十多岁了,同龄人有的做生意发了财,有的考去了大城市,而我还在这个小县城里,按部就班地熬着。有时候也会想,如果当初选择别的路,会不会过得更好?但转念一想,事业单位虽然工资不高,但胜在稳定,旱涝保收,退休后还有保障,也算是一种安慰。 再后来,我又熬了几年,终于升到了正科级,工资也突破了一千多。这在县城里已经算是不错的收入了,至少能让一家人过得相对体面。但随之而来的,是更多的责任和压力。单位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,他们学历高、脑子活,我不得不时刻提醒自己,不能落伍,得不断学习新东西,否则很容易被淘汰。 如今,二十年过去了,我依然在这个单位里,每天重复着类似的工作。工资涨了,但物价也涨了,生活并没有变得轻松多少。有时候看着新来的年轻人,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,充满干劲,却又对未来充满迷茫。而我,已经从那个满怀憧憬的年轻人,变成了一个安于现状的中年人。 这二十年,说长不长,说短不短。我见证了单位的变迁,也经历了人生的起伏。虽然没有大富大贵,但至少安稳踏实。或许,这就是大多数县城事业单位人的真实写照吧——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,只有日复一日的坚持。
配资行业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